跨境电商闯海外,这些知识产权 “坑” 千万别踩!

首页    资讯动态    跨境电商闯海外,这些知识产权 “坑” 千万别踩!

 

跨境电商在全球化市场中面临快速增长机遇的同时,也因各国知识产权(IP)法律差异、平台规则复杂性和跨境维权难度高等问题,面临商标、专利、版权等侵权风险。

那么,跨境电商在海外究竟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风险呢?现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商标侵权案例: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在亚马逊上销售电子产品时,在产品标题和描述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知名品牌“Bose”的商标,遭到权利人投诉。亚马逊平台接到投诉后立即下架中国卖家的相关产品,并冻结其账户。中国卖家虽提交申诉,但因证据确凿,投诉成立卖家不仅失去该批次产品销售机会,还面临法律诉讼,最终赔偿数万美元。该案例表明卖家为吸引客户,未经授权使用知名品牌商标,极易引发商标侵权风险,导致严重后果。

专利侵权案例:某跨境电商卖家在ebay上销售的家居装饰产品,设计与某知名设计师的外观设计专利相似。设计师通过ebay投诉,ebay下架相关产品。卖家提交反驳意见无法提供足够证据证明产品独创性,设计师的投诉成立。这体现了卖家在产品设计上若不注重知识产权,直接复制或模仿他人设计,易构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

著作权侵权案例:一些跨境电商卖家为图方便,未经允许在商品宣传页面上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图像或设计。比如某卖家在速卖通平台销售服装,直接使用了时尚杂志上的模特图片作为产品宣传图,被图片版权方投诉速卖通平台依据投诉立即下架产品,卖家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说明在电商运营中,对宣传素材的版权问题若不重视,易引发著作权侵权纠纷。  商标抢注案例:2025年2月中旬,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监测到多个知名化妆品商标在某东南亚国家遭遇抢注事件。抢注方通过关联公司先后抢注和转让、“批量抢注”“续注”等手段,企图迷惑维权企业、延长商标保护期。这反映出中国品牌在海外拓展市场时,面临商标被抢注的风险,会阻碍品牌的正常发展和市场布局。

由此可见,跨境电商面临的主要知识产权风险在于:

1、商标侵权风险:销售商品时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如品牌名称、LOGO);因

各国商标权地域性差异导致“无意识侵权”(如某商标在A国未注册,但在B国已被保

护)。

2、专利侵权风险:产品设计、技术方案侵犯目标市场国家的发明或外观专利;被竞争

对手以“专利钓鱼”手段恶意诉讼。

3、著作权侵权风险:商品图片、文案、视频盗用他人原创内容;产品外观设计抄袭受

版权保护的艺术作品。

4、商标抢注风险。

因此,跨境电商卖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针对可能遇到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尽早做好风险管控措施。

我们重视每一位客户用心服务、专业解决您的知识产权问题。

服务承诺

企业QQ:

409606426

联系电话:

13533646943